2025年5月12日上午,学院如期举办十四期“优研在嘉”讲坛,探讨教研员专业性与使命感的共生之道,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军一出席会议并讲话,学院领导、全体研训教师参加会议。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国虎主持会议。
本次讲坛由学院原高中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戴加平主讲。戴老师围绕学术、使命、初心三个关键词阐述了学科团队建设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戴老师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强调深化专业研究是教研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基础和前提,要在研究中发现真问题,在破解问题中提炼成果;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本质,教研员要努力让自己并带动一线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秉持育人初心,发挥好教研员在学科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
朱军一院长充分肯定了戴加平老师等老一代优秀教研员拥有的职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是静心坚守,二十多年的教研员生涯未曾有半点懈怠,在岗一日做好一天的工作,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坚持默默耕耘,日积月累,从而铸就自身的学术高度和影响力。二是孜孜以求,在学术研究上潜心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和信服。三是立己达人,始终把培养优秀教师作为教研员的重要使命,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成功走出了一条通过核心骨干教师培养,带动区域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同时,围绕新时代教研员职责和使命以及如何成长为优秀教研员进行了总结讲话。他强调,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教研员入职提出严格专业标准: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和职业道德良好。对照这五条要求,结合当下研训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教研员需以“研究真问题、赋能真成长、推动真变革”为行动纲领,既要做“顶天”的政策解读者,也要做“立地”的实践指导者。
一要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关键环节研究。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课标修订、课程方案重构、教学变革、考试改革以及人才选拔方式等多种改革叠加的局面。我们教研员需要深入一线课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归因,提出教育教学关键环节的解决路径,给出专业解决方案。
二要适应时代变化,创新教研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面对如何深入服务学生的学习、如何解决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现实问题,我们每一位研训教师都要有紧迫感,加强学习跟踪和实践探索,主动拥抱、适应时代发展。
三要坚守师德要求,推进研训作风建设。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清廉学院建设、作风效能建设背景下,我们更要树立好教育研训单位的文明窗口形象,在基层调研指导、各类研训活动中,更加凸显严谨、规范、高质、清廉等服务要素,树立更高的师德标准,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优质的研训指导、积极的有效服务,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